Friday, 31 October 2014

历史借鉴不可忘! 安华本来就是极端宗教分子出身!

安华身为民联的老大,一句ubah想要掀起变天,看起来一呼百应,就像是一个新希望。可是,年轻一代的支持者们,你们认识7到80年代的安华吗?
在20世纪80年代,安华是大马伊斯兰教青年组织(ABIM)的新崛起的领袖。该青年运动把对1979年伊朗革命的感情变成一个切入点,企图带回伊斯兰教的教义。这促使安华当时在大学生和穆斯林中产阶层之间成为一个显著的人物。
1979伊朗革命是什么?就是把伊朗从民主国家变成神权伊斯兰国家,也就是所谓的“伊斯兰共和国”。所以安华就是在领导想把国家变成伊朗、阿富汗一样的国家的组织人物。而安华向来较倾向伊斯兰教的斗争,以争取穆斯林利益为己任,作风比马哈迪更激进。
之后安华进入中央之后,年轻的安华很快就流露雄心;他有效地控制了巫统青年团,从一个脚踏实地的社会积极分子变成改革派政治家,带头“清理”政府,也主持过所谓的“伊斯兰化”的过程。
1987年10月,安华执意委派不懂中文的副校长掌管华文小学,造成华人社会普遍不安和反对。华人社会在吉隆坡天后宫举行由马华、民政党、民主行动党和民间团体联办的抗议大会,抗议大会一连3天,有关的华小举行罢课抗议。过后政府当局于14日同意进行协商。
可是安华煽动巫统青年团(巫青)召集了一万名会员举行万人大会,会议上谴责马华领导人与董教总和反对党之间定下协议。同时要求当时的马华副会长兼劳工部长李金狮辞职。在安华煽动民族冲突的当儿,却不巧发生一宗残暴的意外,在吉隆坡秋杰地区(Chow Kit),有个马来士兵乱枪射毙了1名马来人和两名华人,这起事件引起了两族之间的骚动。之后才引爆了“茅草行动”。
更不要提安华在那期间关闭了4家华人中英文报章。事后安华把一切都撇很清,可是,当年的实情只有他知道。之后他的出身,他80年代的所作所为,就像一个让人羞耻的秘密,年轻人未必懂,他自己也不想提。
是否觉得跟现在的安华差很远?这只是证明安华最厉害的就是“趁势”,跟着潮流为自己“造势”博取支持,从前是如此,现在也是。所谓改革、所谓更好的未来,从来都不是真心的。他只是一个典型的“政客”
所以最近连亲民联的大马青年透镜组织(LENSA)针对亲安华“人民是国家法官”(Rakyat Hakimi Negara)运动的声明来说。LENSA已“宣布”,若法院的判决对安华不利的话,他们不会上街声援安华。
在一项严厉/讽刺的声明中,该组织指出,今天的年轻人宁愿打自己的仗,而不是凝聚在安华的背后以支持他的事业。
安华不止前后矛盾,甚至可能表里不一,有人看穿了,你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