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马来西亚的汽车销售额自1990年起增加了400%。
其中这些在马路行驶的汽车都受惠于汽油和柴油津贴。所以,汽车和罗里数量的增加也就表示政府每年需要支付的津贴也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的汽油生产量却比起1990年来得更低。
其中这些在马路行驶的汽车都受惠于汽油和柴油津贴。所以,汽车和罗里数量的增加也就表示政府每年需要支付的津贴也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的汽油生产量却比起1990年来得更低。
截至2013年12月,全国有2370万辆交通工具在陆路交通局下注册。这数量比起2007年总数增加了42%。
大家需要知道政府需要支付的燃油津贴费用会增加,这并不是单单因为全球燃油价格,这也包括政府需要津贴的交通工具确实数量。
简单来算,如果按照涨幅,假设现在我们的燃油津贴费用是210亿令吉,而世界燃油价格在这5年期间保持一样,6年期间上路的注册交通工具增加了42% 就能导致政府需要支付的燃油津贴增加到大约300亿令吉。
这也表示就算世界燃油价格在6年期间连1分钱都不起,国家还是需要支付300亿令吉的汽油津贴。
简单来算,如果按照涨幅,假设现在我们的燃油津贴费用是210亿令吉,而世界燃油价格在这5年期间保持一样,6年期间上路的注册交通工具增加了42% 就能导致政府需要支付的燃油津贴增加到大约300亿令吉。
这也表示就算世界燃油价格在6年期间连1分钱都不起,国家还是需要支付300亿令吉的汽油津贴。
更为重要的是,70年代时,大马是汽油输出国。而在供不应求的现在,大马大部分的汽油,都是入口的。若如果国家出口的汽油能够供应全国人民,那当然津贴问题不大。可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举例,如果菜是你自家种出来当然是最好的,本来就自产自销啊,我可以定个便宜些的价钱, 反正是无本生意。 但是如果你的菜是跟人买回来的,可是要按照原价再折扣卖给人,你觉得怎样? 好了,等你觉得扛不了不要再折扣了, 别人就开始说你卖贵菜不老实中饱私囊。你又觉得怎样?而事实是,你从来没有在别人身上多拿过一分一毫。
扣掉津贴20仙或许让你觉得汽油变贵,可是本来就只是拿掉津贴,原本的油价本来就没变动。那些拿原油价格降低来说嘴的人,请不要企图混淆“涨价”和“扣掉津贴”的分别。所以更不存在扣掉的津贴用去哪里的问题,津贴过多会造成赤字,扣掉津贴等于减少赤字,是很简单的道理。你这个月信用卡刷的比较少,难道会有人问你“那你剩下没刷的额度用去哪里了?”这种白痴问题吗?
被扣油价津贴,直接当下第一个反应当然是不愉快,不过只要再多加分析,就知道是无奈,没有人喜欢故意找骂,何况是动辄千夫所指的政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