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爆粗昨天看到汽油津贴减少了20仙后,心情也超不好,郁闷了整个晚上,甚至跟朋友诉苦。直到读经济学的朋友跟爆粗分析了当中的利弊,才明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道理。
或许大家只看到汽油津贴被扣,心理只是单纯的想到个人消费费用的问题,可是合理化津贴,是国家转型的重要一环。
自70年代起大马发现油田之后,国人庆幸自喜,以当时的1800万余人口量一个净出口石油国家赚取外汇,补贴生活必需品,反惠于民,减低社会生活成本,巩固政权,国人安居乐业,居安而不思危,但石油这种资源,是不可能百年用之不尽。随着人口增加,石油资源的减少,从净出口石油国家到净进口国家,本来就逐渐已经超出政府所能承担的了。
30年来,虽说国人生活安逸,没与其他国家那样受到世界石油价位的波动起伏,却不及时发奋探讨可继续发展经济观和如何去转型,反而坚守本土油价,不让它逐渐自由浮动,却紧绑国油外汇所得来给以本土油价财政补贴,即不能松绑释放国油外汇所得以其更大化的利用,也没更有效的去推广发掘国家长期可继续发展的经济效益。
石油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需要物,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了它,这里,我就用国际汽油成本来做一个简单,同等平台的比喻。如今最新的大马Ron95一升为马币2.30,其它国家没有汽油津贴政策下Ron95汽油一升为大约马币3.40。大马2014年GDP国民人均所得9千余美金。 如再加上恢复接近国际原油价位的原则,以Ron95一升为马币3.20来计算,那大马国民人均所得的付出成本应当为3.40/2.30 x 9800 = 美金14486。这一计算就轻易把大马归纳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其实这算法,真正意义是反映出大马国货真实的原国际成本和国人应当的收入所得。
简单来说,我们薪水无法比别国高,因为国家已经给了许多津贴了,老板总会说“这样就很够用了”。可是为何我们买外国品牌的东西时候比较贵?那是因为那价钱已经包含了外国工人的薪水,而外国工人的薪水却已经包了他们的汽油价格了。那变相来说,我们把自己的津贴拿去送给外国人了。
所以,把汽油价位回归到国际水平石油价位是个转型,也是走入高收入国家计划之一步,是必然要走的路线。
就如印尼新任总统佐科威计划在11月增加0.25美元(0.81令吉)的国内汽油价格.
这是印尼有史以来最大的汽油增幅,而在2013年,印尼的汽油价格增加了2000 印尼币(0.54令吉) - 增幅为44%。这对大马人来说,无法想象。
印尼目前正在进行合理化津贴的政策,可是跟马来西亚相比,印尼的做法激进许多。民选的总统佐科威说汽油价格增加是无可避免的事。
虽然去除津贴,一定伴随着一段日子的通货膨胀,这时国民应认知事理,百姓应对水平也要优化,把竞争能力有所提高,工资薪金也要逐步加快上调以反映国民更优化的竞争能力。同时,整顿重整国家总税收政策,除基本食品、统制品、水电费,教育和居房产外,全面实行基本消费税,把基本消费税平常化纳入各个阶层社会,进一步减低企业与个人所得税率,免掉轿车路税,更进一步减低水电费,岂不更能和邻国他国竞争,这样,可以减低国民生活成本,提高国民可支配收入所得与生活水平,这是上策。要去掉“锁国”经济政策,要“改革开放”,才是个强道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